天天運動的人怎會心肌梗塞?40歲的楊先生平日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,不僅天天游泳,每個月也騎自行車70公里2-3次,不料他在41歲生日前夕參加自行車活動,首次挑戰百公里途中,突急性心肌梗塞倒地。事實上他在發病前幾天就已感到胸痛,但卻以為只是運動傷害不以為意,差點喪送寶貴生命。

光田綜合醫院內科部副部長、心臟內科主任夏治平指出,秋冬時節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,提醒民眾保暖,也別忘定期做心血管檢查,尤其是有冠心病家族病史、男性年齡超過45歲,女性超過55歲或已停經、抽菸、肥胖、有三高問題的心血管高危險群要更要提高警覺,且避免過度的情緒起伏,尤其選舉快要到了,往年每到選前多會有病患因情緒激動導致心臟不適,提醒民眾情緒管理也是護心之道。

夏治平解釋,楊先生年僅青壯年、40歲,有很好的運動習慣,家族也沒有相關病史,推測可能和抽菸、長年未追蹤健康情形,以及忽略心血管疾病初期胸悶痛的不適症狀,和勉強自己從事高強力運動長時間(騎自行車)有關。

夏治平提醒,民眾在秋冬季運動時一定要做足暖身運動,持續運動30分鐘後要休息、喘口氣,視個人體力狀況再繼續運動;進行高強度運動時,掌握「漸進方式」訓練。如果運動過程出現暈眩、噁心、胸悶痛、吞嚥困難,甚至是渾身無力等徵兆,就要立即停止運動,且運動時身邊最好有人,預防倒地無人知的憾事發生。

對於意外發生過程,牙周病治療楊先生已無印象,他說,自己養成運動習慣逾5年,也因此沒有特別留意要健康檢查,距離自己上一次健檢是20幾歲的時候,當時一切正常。

牙周病在基本治療及病人口腔衛生改善後,往往可得到大幅度的改善,如仍有問題無法改善,便要考慮是否要手術。手術基本上是為了要「看得到、夠得到」以便徹底解決牙周病的病因。手術後牙齦會退縮、牙齒對冷熱較敏感,手術後牙齒的搖動,有時需數個月左右才會恢復。經治療後,因為消炎、消腫,牙肉變得結實,牙齒的地基因而穩固。越嚴重的牙周病,牙肉可能退縮得越多,但這使牙齦變得結實的退縮,是一種復原及健康的表現,遠勝於看起來滿牙縫,但浮活動假牙腫且會日益惡化的牙齦。

不過近一年來,他左胸靠近肩膀處斷斷續續偶有輕微不適,他懷疑自己可能是運動傷害,還去診所看骨科、做復健,但不適感仍偶爾會發作,事後回想檢視,懷疑可能和心臟問題有關。

光田綜合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劉柏亨指出,楊先生到院前無生命跡象,經搶救後7分鐘恢復心跳,但之後心臟又斷斷續續出現顫動或停止情形,急診續施以心肺復甦術和去顫電擊3次,總算將楊先生的生命跡象穩定下來,續交給心臟內科夏主任做緊急心導管手術。

夏治平說明,心臟有3大主要冠狀動脈血管,楊先生3條堵塞2條,其中,右冠狀動脈100%完全堵塞,因此左前降枝出現生理代償,延伸出側枝循環血管供應右側心肌所需血氧,然而增加血氧負重的左前降枝前端也已狹窄、堵塞70%,所以當楊先生騎自行車的高強度運動時,左前降枝血氧供應不足,造成他心肌梗塞。急救當下已順利在左前降枝狹窄處置放塗藥支架,待楊先生體力恢復後將再繼續治療右冠狀動脈堵塞。

心臟疾病是台灣十大死因第二名,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黃金時間為降低死亡率的關鍵,患者在症狀發作後的3-6小時內是救命的關鍵牙周病治療方式期,所以當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時,應把握黃金時間,於90分鐘內送心導管手術治療,這樣不僅能降低患者死亡率,亦能提升術後復原狀況。

牙齦出血、腫脹大吲份都是因為髒的關係,流血就是因為發炎,發炎就是因為髒。也就是牙垢堆積細菌孳生所造成的。所以,遇到刷牙出血時,不要怕流血,要輕輕刷,刷久一點才是正確的關念,當然要先確定是不是因為太爆力把牙肉刷破了,如果不是,十之八九,牙齦出血都是因為發炎造成的,此時只要加強潔牙的動作通常在五天至一星期都會有改善,同時建議在徹底清潔牙齒之後,再輔助以少量的漱口水,(建議由牙周病醫師推薦),相信可以改善牙齦發炎的狀況。提醒一下,牙齒沒刷乾淨就想靠漱口水把牙垢漱掉,是沒有效果的;另外,某些漱口水若使用太頻繁,容易造成牙齒染色喔。建議先諮詢牙醫師後再使用。而有些人有用鹽巴刷牙的習慣,我個人的建議是:由於鹽巴顆粒大小及質地的變化太大,小心別使用不當而搓傷了牙肉。如果說用溫鹽水漱口,那倒是ok。重點是,不管症狀之後是否改善,都建議在過年之後請牙周病醫師幫您確認到底發炎、出血的原因在那裡,才能真正徹底的治療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lj05pp87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